文 | 来源·上海证券报 湖南车市

如今是全球经济变幻莫测的时刻,也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转型的关键时刻。选择、再选择;碰壁、调整、重新来过,这是每一个自主品牌车企必然经历的激进、保守的循环。过于保守只有死路一条,一味激进的企业也离死不远。保持两者平衡,和悬崖上走钢丝有点相似,这需要决策者的技巧,也需要前瞻眼光和果断的决策力。

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有一句话发人深省,“活着的意义是为了更好地死去”。每一个中国的自主品牌车企,都抱着“改变世界”、“屹立全球”的梦想。正因为这样,他们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造车路。即使今天面对的这样或者那样的经营难题,他们都没有选择退却,而是各自寻找破解之道。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为他们鼓掌、加油。

没错,这一次我们看到他们的经营困境,但我们也看到他们的改变、他们的成长。当吉利汽车还是个小作坊时,你能想象到他今天的模样,你能想象到他能成功收购、经营豪华车企沃尔沃轿车公司?

确实,在批评的背后埋藏着深厚的民族情感。我们更希望他们走向光明的彼岸,甚至希望那个“全球第一”的疯狂梦想能实现。因为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而是千千万万的中国企业。无论草根的吉利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汽车,还是有着国企背景的上海汽车自主品牌乘用车,他们都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小小缩影。

努力,至少有希望;销量下滑、利润下降,没关系,调整好方向,重整旗鼓,再战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