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综合 湖南车市

马洪涛:谢谢!接下来我们有请的是上汽集团的执行副总裁陈志鑫先生!

陈志鑫:上汽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全球竞争

上汽集团的执行副总裁 陈志鑫

陈志鑫:尊敬的大会主席,尊敬的张小虞理事长,各位汽车界的同仁,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相聚在美丽的成都,在这里进行交流。这次论坛邀请了全世界各主要汽车企业的高官,越来越接近国际顶级专业论坛水平。这充分反映了中国汽车产业与全球汽车产业的交流与互动日益加深。也充分证明的中国汽车产业能否由一个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跨越,也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

从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来看,伴随着汽车科技的进步,生产组织方式的演化,以及资本跨国际的流动,和消费市场迅速崛起,国际汽车产业中心已经发生了三次变化。发展于欧洲的汽车工业在福特流水线生产,标准化作业。20世纪初首先在北美形成第一个产业中心,随后福特的创新传播到欧洲,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形成全球第二个汽车产业中心。应该说北美、欧洲的汽车工业发展道路,还是比较接近的。

20世纪6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进行了革命性的变化,迅速发展壮大,开始走向世界,逐步成为第三个世界级的汽车产业中心。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以中国、巴西、印度等国家为代表的新型汽车市场因市场的潜力和区域位置,以及成本的因素,在全球汽车产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车消费国。2011年,预计中国将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的地位。未来的三到五年内,中国新车市场占据全球市场份额,还将继续保持欧美市场相加总规模的50%左右。我们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汽车的制造大国,但是目前还不是一个汽车的创新强国。未来三年,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中国汽车应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这个目标是可以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的。

中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有基础和有条件的,也有机遇。中国汽车市场正处在蓬勃发展的上升阶段,市场竞争,目前还没有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格局。特别是快速崛起的私人消费,多样化的个性需求。我们根据咨询公司的预测,2015年左右,中国的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城市将会突破300个。大家知道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非常大,每个区域的消费者对汽车的追求,对品牌的崇尚,以及动力总成的配置喜好差异很大。这对汽车个性化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给自主品牌提供了比较大的空间。

上汽连年保持国内汽车销量第一,一再刷新产下记录。2010年上汽产销在全球汽车行业里面排名前八。根据今年最新公布的福布斯年度世界500强的排名,上汽位列第155位,再创新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个现实的问题,上汽以及我们绝大多数领先的汽车大集团,销量应该说很多是依靠下属的合资企业,自主品牌所占的比例还不大。在这个问题上,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同仁应该说一定和我有共鸣。通过多年与外方的合资合作,我们在各方面取得明显进步的同时,仍感到做大不等于做强,规模不等于竞争力。我们某些关键的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另外我们有受益于多年的合资合作,使得上汽在资金、管理经验上,尤其在技术上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具备了自主品牌创新的条件。上汽集团创建了一个竞争力的汽车自主品牌,以及独立的研发体系,不仅仅是培育我们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强在合资企业中我方话语权的必要手段。自主品牌建设一直是上汽提高核心能力的重大战略任务。

自主创新是上汽集团一贯坚持的发展之路。近十年来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人力、物力,从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出发,在初创阶段就注重培养自主长远发展的内在因素。上汽的自主品牌建设道路,概括起来讲,就是围绕一个目标,两个能力构建属于自己的创新体系。我们的目标就是以创新的思路,差异化的手段,打造具备核心竞争能力的中国领先的自主品牌。

我们的荣威和M级基本在中国中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利用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充分把握,自主开发车型广受亲睐。我们在新能源汽车上,上汽更是向上海市政府立下军令状,明年上汽更加推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节油达到50%以上的荣威550。上汽集团自主品牌成立的技术中心横跨三地,上汽研发核心团队目前已经拥有近3000名工程师,构建了人才的基础和体系的基础。我们必须坚持两个能力,一个是学习能力,和另外一创新能力的结合。

首先是学习型的,既然是学习,我们就要找好学习的榜样,我们要紧盯国际领先汽车企业,20多年的合资合作的积累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精英,都是从全球汽车领先发展体系中吸取大量的营养。即便如此,自主品牌建设的难度还是超出想象。归根到底我们在技术积累、能力培养上还需要时间。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与拥有几十年、上百年发展历史的国际汽车公司相比,我们还存在着差距。尤其在技术上。除了信心以外,我们还需要耐心和恒心。

还有一个客观的事实,我们自主品牌消费的大环境的确也不理想。具体的体现,就是消费者对外国的品牌和产品存在着明显的好感。或者再直白说一点对自主品牌有偏见。我们曾经有一个调研,一个著名的调研公司给了我们数据,令我们非常伤感。我们去年购买整体乘用车的消费者,有25%的消费者任何情况下都不购买自主品牌,还有25%要在价格相差的情况下才购买。我觉得这不仅在汽车上,包括在家电、快餐上,自主品牌都要受到洋品牌的压力。我们要适时地为中国的自主品牌造势,因为我们不再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了。

上汽集团从来没有生搬硬套,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坚持创新。简单地模仿和复制跨国巨头的流程发展自主品牌也没有前途。创新能力要求我们结合自身能力的情况下,把学习借鉴转变成为历练和转化。以上汽为例,我们基本上选择了与我们旗下的合资企业相同供应商体系,我们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也不相上下。但是由于品牌的美誉度和议价能力上有差异,一样的品质,相似的新能,用在合资企业产品上就受到认可,就能够卖高价。而在自主品牌产品上无论对技术,还是零部件的高标准高要求,但是换不来高售价。目前市场上自主品牌产品,往往在低端,小型的低价上。大多数自主品牌产品都是在十万元以内,除了我们上汽的几个产品。即使是这样,这种局面也可能会被打破。除了目前一些强势的合资品牌迅速地扩大产销的规模,他们通过推出低端的小型化的产品,以及与合资自主或者其他的方式进入低端市场,和中国的自主品牌抢占市场。现在如果我们没有积极的应对,我觉得到时候自主品牌的天地会越来越窄,竞争越来越严峻。这样的形势令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生搬硬套是没有用的。

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立足本土市场,把最理解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上汽的独特之处,也是上汽企业文化的灵魂,是我们的软实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要长期努力地打造和构建形成三个优势,在研发、制造、服务三大优势,才不至于空中楼阁和纸上谈兵。在完成国内市场布局,站稳脚跟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是我们中国汽车参与全球竞争的必由之路。今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英国视察上汽的下线仪式,鼓励我们努力争取更大的成果。中国汽车如何在全球汽车产业中发挥作用?我们的观点是要抓住产业变革,脚踏实地戒骄戒躁,善于学习,坚持创新,尤其要坚定不移地长期地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够为中国汽车在全球产业中谋求有利的位置,才能够推动中国从一个制造大国到创新大国的跨越。

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世界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120年的风风雨雨,与欧美日等汽车行业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我们将在学习的基础上加快创新,力争有所超越,与各位汽车界同仁一起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长远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坚持,唯有包含雄心壮志,才能迎来希望的曙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