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第一商用车网 湖南车市

毋庸置疑,新能源客车是客车行业也是客车市场的未来,基于这一思想基础,政府很重视,学者很重视,企业也很重视。但是,几年之后,钓鱼的、起哄的、先天不足、缺少营养或消化不良的屡屡见诸媒体,成果不少,问题很多,发展遇到了瓶颈,政府补贴问题、技术路线问题、行业标准问题、多头管理问题、安全隐患问题、核心配套问题等一一浮出水面,上至总理,下至我辈,见仁见智,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探索出一条新能源客车的发展之路。

我认为,新能源客车的发展首先是战略问题,然后才是技术问题,先弄清楚"怎样做",然后再去"做",这样似可以少走弯路,而且,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两个环节最为关键:要用政府的投入撬动社会的投入;新能源客车的发展要有核心。

新能源客车是一个新生事物,技术探索、产品研发、市场培养以及持续发展都需要大笔的真金白银,投入是发展的基础。其实,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投入还是比较慷慨的,早在2009年就启动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希望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的形式来拉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于客车行业来说,在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实施的初期,客车是首先受益的,"十城千辆"中,新能源公交客车占有很大的比例,在政策的刺激下,近几年来,新能源客车被热炒,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盛况空前。但是,政府的投入如果撬不动社会的投入,政策的效率将会大打折扣。

前不久,有两篇报道,值得政府有关部门高度关注。一篇是《山东百亿新能源客车项目陷"泥潭"》,另一篇是《斥资24.35亿,宇通大举发力新能源》,一"退"一"进",对同一件事情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是目前新能源客车发展现状的真实写照,其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一是,要围绕核心。

无论是国家的新能源客车政策还是地方的新能源客车项目,都应该围绕核心来展开,否则政策的效率和项目的效果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谁能够充当这样的核心呢?几年前,我们曾经提出过一个标准:要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具有省级以上技术中心)、要具有必要的市场基础(企业的年度销量至少要达到2000辆,才有可能具备相应的市场基础)、要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年销售收入在10亿以上),时至今日,这样的标准已经显得太低了。山东的新能源客车项目之所以深陷"泥潭",正是因为缺少这些必要的核心,既无核心企业,也无核心技术,更无核心资本,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架子,像这样的空中楼阁,除了山东以外还大有人在。

宇通敢于斥资24.35亿,大举发力新能源,坚实的产业背景是其赖以依托的根本。2010年宇通客车销量超过4万辆,实现营业收入134.79亿元,拥有行业内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认定的"国家级技术中心"。这些前提条件是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能够撬动宇通大举投入新能源客车项目的基础,24.35亿是迄今为止客车行业对新能源客车最大的一笔投入,这样的投入也是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能够真正落地的希望所在。

不难理解,像宇通这样的企业才能够充当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的核心,围绕这样的核心来发展我们的新能源客车,势必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