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新浪汽车 湖南车市
与年底前自主品牌汽车获得好多个C-NCAP五星碰撞成绩相比,吉利帝豪品牌EC7获得Euro NCAP安全4星,显得更加珍贵。
1月6日,吉利在北京干脆组织了一个“安全吉利”解析会,吉利汽车负责研发的副总裁赵福全兴致盎然地地对各路媒体关于吉利的“安全”问题进行了一一解析。
一月多之前的2011年11月23日,其实Euro NCAP官方网站就公布了这一成绩。而恰巧的是,元旦之前农历的2011年底,C-NCAP 2011年第四批碰撞结果公布,自主车企的吉利帝豪EC8以49.6分的高分获得5星成绩,获此殊荣的,还有江淮和悦和比亚迪SUV产品S6。当然,还有一些车型获得了三星,不是人人尽美。
EC7获EuroNCAP安全4星,EC8获C-NCAP 5星,吉利好戏连连。赵福全透露说,早在他5年前加入吉利开始,吉利就制定了三个研发战略:高质量低成本快速满足市场的需求投入精品战略;从2007年起打造安全第一,环保、节能的战略;三是能源多元化战略。
赵福全说,把整车做到欧洲4星很难,而C-NCAP做到49.6的高分,同样很难,这背后有工程师们太多的孜孜不倦的努力和企业不断的投入,不是靠吹牛就能取得的。
将EC7拿去做欧洲碰撞试验,并取得迄今自主品牌欧洲4星的最好成绩,是因为这款车要走向欧洲,而未来,吉利的产品80%要达到5星,包括小型车熊猫等在内的很多车型,取得了不少好的安全成绩,赵福全说,吉利汽车安全技术实验室已经具备了主被动安全的开发、实验、验证等能力,“安全第一的战略在吉利落地生根。”
“C和U”好成绩都需要产业链大量能力储备
截止目前,自主品牌很少有在欧洲获得好的碰撞成绩的,大多数是不敢去。Euro NCAP和C-NCAP也有很大的区别。自主品牌如何面对国内和国际碰撞问题,赵福全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之前自主车型在Euro NCAP碰撞中成绩不好,您认为自主车型通过安全技术的瓶颈究竟在什么地方?
赵福全:这个题比较难回答,事实上不是突不突破瓶颈的问题,要达到NCAP的评估,无论是C还是U都是技术含量的要求,尤其刚才我讲,需要企业掌握集成能力,这些东西加在一起最终体现了NCP评估的结果,无论U还是C,实际都是单项技术的掌握,以及最终这些技术有效集成最终的反映。
原来欧洲碰撞自主品牌好像成绩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当时更多的看法是好像歧视我们,最终吉利做出来这个成绩,我个人认为还是三年磨一剑的结果,比如说用C的安全带满足50公里正碰去做U 的64公里,这个结果是不一样,简简单单拿去了星级是差的。
第二个,像保护这类的诉求,C并没有需求,这个时候如果不针对市场认认真真地按照标准去开发,我认为简简单单,我多少个气囊,这个成绩是做不到的。个人认为,我们取得这个成绩不是突破了瓶颈,是因为企业定了战略安全作为第一,要想达到U的设计,供应商的选择,包括生产的监控所有配置的要求,都必须相应的做好储备。
有的企业没有做到这一点,成绩自然就会不好,从这个过程中,U还是公平、公正的。
推GTSM体系提升安全
吉利在安全技术的成功突破,源于吉利首创的GTSM体系。
GTSM是指从车辆研发初期策划、到安全技术开发、再到生产环节,从主动安全到被动安全的全方位整车安全管理体系。它包括主动安全(碰撞前)和被动安全(碰撞后)两部分。是一项类似丰田GOA、本田G-CON的安全理念。
由于GTSM对于安全的重要性,赵福全甚至认为,安全吉利的内涵,就是GTSM。据赵福全介绍,2008年通过车展正式提出了GTSM,也就是吉利全方位安全管理系统的理念。
那么如何来实现最安全?“我们通过从产品的策划,设计到供应商的选定,包括制造售后服务,全方位对安全达到一个目的,成为吉利制造的言责,也是第一个提出了自己的安全技术品牌,就是GTSM,这背后是有技术含量的,也是品牌的一大创点。”
另外,在主动安全方面,据赵福全透露,吉利的BMBS已经正式投产,在帝豪E7系列上都有搭载,而在2009年时,这种主动安全技术吉利就开始在车展上陆续展示推广。
汽车各种高端技术越来越成熟,中国消费者不满足汽车仅仅作为代步工具了,希望车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是首当其冲的。赵福全说,这是吉利为什么会将“安全第一”作为企业首当其冲的战略的原因。
赵福全说,自主品牌包括吉利在内,过去被外界都认为有个通病,就是研发能力不足,车是不安全的。他比喻说,一个穷人送一个很贵重的礼物给人家,还是觉得不够档次,这是自主品牌在安全方面受到质疑很容易出现的问题。
“由于这个原因,自主品牌更需要强调我的车是安全的。”赵福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