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长沙晚报 湖南车市

  “有市无车”、供不应求的景象,是2009年、2010年国内车市火爆的写照,汽车脱销的景象,至今还让车企们激动不已。而好景不长,2011年中国车市来了一次刹车,在市场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2012年是车市深度调整的一年,放缓销量的车企逐渐把目光投向了修炼内功上,即提升品质。
  
  在车市方向调整的时候,怎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从合资走上自主之路的海马汽车认为:自主品牌要提升品质,需要打一场有耐心的持久战,即要在品牌、技术、产品等综合实力方面,都有实实在在的提升。
  
  把精品车型投放市场
  
  由于自主品牌起步晚、底子薄、技术实力相对合资品牌有一定弱势。面对合资品牌的围剿打压,自主品牌提升品质任道重远。只有明确方向,稳扎稳打,潜心“修练”,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才能从容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
  
  怎样从细节出发提升品质?为避免消费者对品牌的混淆,海马汽车并没有采取多品牌、多车型抢占市场的策略,而是对原有产品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实行车型垂直换代,避免了新老车型两代同堂的混淆局面,从而保证了每次换代在品质上都有质的提升。
  
  除了垂直换代直接提升品质,海马汽车知道,只有严把生产质量关才能实实在在提升品质。为此,海马汽车十分注重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在海马,公司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责任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严格施行自检、互检、巡检和专检“铁腕四检”制度。为保证最终交到车主手中的每辆车都是“零缺陷”汽车,海马还对下线的成品车100%进行路试,包括加速性能、ABS测试、灯光监测及淋雨等几十项测试。海马还定期进行车身全破坏、暴晒、5万公里可靠性疲劳等试验;在零部件制造环节,则采用ISO/TS16949标准要求严格供应商进行质量把控。
  
  严苛赛事检验汽车质量
  
  提升品质并非自说自话,更需要一个具有公信力的平台来检验。激烈的汽车比赛,对车辆的安全性、稳定性、耐用性等方面都是极其严苛的考验,这恰恰也是消费者对汽车最为关注的方面,因此赛事成为检验汽车品质的最佳途径。
  
  中国房车锦标赛(CTCC)是国内房车场地锦标赛级别最高的赛事,参赛车型也最接近市场在售车型。一直以来,CTCC赛事都是合资品牌车型的天下,自主品牌往往扮演着陪太子读书的角色。2011年海马汽车赢得了自主品牌的首个CTCC年度总冠军,用事实展示了通过努力提高车型品质的成果。
  
  赛场上的成功,不但带动了品牌形象的提升,更带动了汽车技术的进步,将赛场上的经验和技术应用于市场在售车型,为海马的车型开发和技术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售后服务助力品牌提升
  
  随着市场进一步成熟,消费者的目光更多投入到售后服务方面。售后服务口碑的好坏,也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定。因此更多厂商也意识到:只有强化售后服务,真正提升客户满意度,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更有信心。
  
  尤其是一直以“低价位”作为最大竞争优势的自主品牌,如果服务水平得不到提升,即使与合资品牌的技术差距缩小,也很可能因为售后服务而影响整个品牌。作为全国六大服务品牌之一的海马汽车“蓝色扳手”服务品牌,一直以“维修质量保证、价格标准透明、纯正配件保证、专业养护方案”作为“蓝色扳手”服务的关键,坚持“用户至上,真诚致远”的服务理念来塑造品牌化服务。为了统一服务水平、严格标准化服务流程,海马汽车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加强对终端服务人员的服务与技术培训,以大幅度提升服务水平。
  
  总之,在市场低迷时打好品质这张牌,才能有良好的发展。自主品牌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仅有低价是不行的。只有提高综合品质,才能站稳脚跟,获得市场的认可。